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2019年三农政策的取向和解读

    信息发布者:sunday
    2019-04-09 12:49:40    来源:搜狐   转载

    2019年三农政策的取向和解读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再加之我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转型比较晚,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2019年的新“三农”政策已经下达,我国大部分农民将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并且在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将会达到产业兴旺、文明乡村、生活富裕等目标!我国农民又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正如2019年最新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稳三农这个基本盘。那么,到底我国三农究竟有哪些扶持政策?具体都有哪些惠农项目呢?

    一、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国家主席习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我国农村土地1982年开始下户,1988年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行第一轮承包,承包期限为十年,到1998年到期,1997年国家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政策,要求在第一轮承包的基础上再延长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即从1998年开始到2027年止。到2027年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怎么办的问题,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因此,1999年农村实行延长承包期三十年到期后再继续承包。

    2、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3、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

    4、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这是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了大量资产,但是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晰、保护不严格、流转不顺畅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完善集体资产的治理体系,形成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运行新机制,更好地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权益是农村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项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设计和追求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现在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显得越来越紧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新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三是有利于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有利于激活农村的各类要素的潜力,完善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实践证明,改革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5、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年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意义。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必须紧扣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新使命,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回归本源、突出主业,更加主动精准地服务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落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加注重信贷结构调整,把新时代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放到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放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上,把金融活水更多引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新供给上。要把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争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资金、产品、渠道等综合优势,加快融资模式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金融支持。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民生金融服务。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针,适应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从体制、机制、流程、服务等多个维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能力。要聚焦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驾驭金融风险的本领。

    6、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也是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

    7、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农村改革近40年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由农民创造并形成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改革的定盘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8、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必须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9、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10、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保护生产者合理收益。

    11、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1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1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14、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5、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节本增效,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16、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十三五”期间已经累计安排中央资金超过2700亿元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仅2017年就投入了700多亿元。除了政府投资之外,更离不开民间资本的参与。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乡村振兴是一个管全面、管长远的战略,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相呼应,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而乡村振兴的明显标志,从国际上比较来看,涵盖乡村的基础设施要完善。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意味着,未来30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基础建设将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将持续利好相关概念股,比如沥青概念股、工程机械概念股、基础设施建设(注:本文系全国三农调研中心副主任陈玉荣博士撰写)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