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农业龙头企业之死

    信息发布者:sunday
    2019-04-17 12:07:09    来源:农业观察家   转载

    1月18日和19日,中国农村杂志社官网中国农村网和农民日报官网中国农业新闻网各自转发发了一篇文章《债务缠身 命悬一线 断贷抽贷重击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半月谈网)和《安徽省部分龙头农企搁浅 这一现象在全国具典型性》(央广网),安徽、河南,两个紧邻的农业大省,同时被报道农业龙头企业被银行抽贷将死的惨案,是巧合还是信号,或者是呐喊!

    先来看看河南的情况,以下是半月谈记者在文中介绍的几个案例:

    “一天晚上,我去公司设在淇县的一家养鸡场巡查,只见鸡场一片漆黑。那个场长流着泪告诉我说,一开灯鸡就得吃料,这些鸡已9个小时没吃料了。”“养殖企业不像工业企业,机器可以一关了之,活物张口就要吃饭,吃饭就得花钱。”该企业是中西部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2018年8月因债务缠身、流动性枯竭合并破产重整。

    “种猪是生猪养殖企业的命根子,种猪一没,就意味着企业倒闭。“2018年9月20日起,我们拿不出一分钱买饲料,24万头种猪饿死1万多头,只能靠卖种猪保生存。目前已贱卖种猪近7万头,这意味着2019年将减少100万头以上的生猪出栏。”河南一家上市养猪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河南一家肉鸡全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正常年份该公司年屠宰能力可达7000多万只,但目前肉鸡存栏仅100多万只。由于欠发工资,7000多名员工中离职2000人,30多亿元银行贷款中,部分被转为不良,诉讼案件频发,流动性完全枯竭。

    河南一家创立于1988年的食品龙头企业一直是银行眼里的“优等生”,因为该企业创立以来没欠过银行一分息。但2017年5月起,因一家主要贷款银行推迟授信5个月,间接引发了该企业的资金链危机。

    一家创立37年的蛋鸡养殖企业,蛋鸡规模居全国五强,“无抗(生素)蛋”产量全国第一,每斤市场售价10元。2017年下半年,银行仅抽贷6000万元,就导致这家总资产14亿元的企业资金链崩溃。

    这些能被报道出来的企业,估计也都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小部分吧,还有更多的企业,中小型的农业企业,已经倒在血泊中,只是没有人知道,因为他们倒下之前都没来得及发出声音,之后自然也没人关注了!

    再来看看安徽企业面临的局面,同样作为农业大省,同样因为银行贷款压缩,缺乏流动资金,或压缩产能,或濒临破产。

    “这台设备已经更新为国内最先进的了,但由于缺乏资金,现在五条生产线只开了两条,日加工小麦2000吨的产能,实际只加工300多吨,而加工500吨以上才有利润。”安徽省宿州市一家面粉公司董事长指着新改造的和面机器说,“现在晚上开工比较多,电费比白天便宜点,白天基本不开机了。”

    在宿州市,一家主营方便面等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基本停产,这家“明星”农企曾经年产值达数亿元。

    “萧县有160万亩左右耕地,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等。”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农委产业化股负责人表示,该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2012年以来一直是两位数,而2018年1至10月增速仅为0.63%。根据调研,该县有九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七家反映存在资金问题。

    “政府领导一直很关心我,害怕我这个企业垮了,给我精神鼓励,但并没有实质性帮扶举措。”皖西地区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说,“我已经艰难维持四年了,担心长期没新的资金介入,无法释放产能,客户会丧失信心。”

    以上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企业自身,比如盲目扩张,摊子铺的太大,工艺跟不上,缺乏创新、管理落后、营销能力不足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好的原因,而银行的抽贷、断贷则成为压倒这些看起来十分庞大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农业企业,不论是养殖、种植还是加工业,都普遍存在重资产、投入大、周期长等风险。以养殖业为例,比如养猪,养殖前期要投入大量资金租地买地,修建圈舍,购买良种,然后要长周期投入饲料、人工,直到猪能够上市销售,才能有资金回流,而这个周期可能是四五个月,也可能半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一旦遇上市场行情不好,或者病害,将面直接临巨大的亏损。

    就像上面企业说的,养殖不像工业,产能过剩直接拉闸就行,停了机器工人放假还省了工资,但养的猪只要还活着还在圈里,每天张口就得花钱,就得投钱进去喂,否则等着让饿死吗,亏损更大!而且养殖缺少缓冲余地,即使行情不好,对于规模企业该卖也得卖,继续养着每天只吃不长肉,一样还是亏。

    而对于养殖业,要想企业发展,要想今年比去年做得更好,几乎就只有扩大养殖规模一条路,“借债—扩大规模—再借债—再扩大规模”,很少有企业能向上下游延伸,赚取产业链的收益,所以今天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在某一专一领域规模很大的龙头去也,比如养鸡、养猪等。

    扩大规模就要增加投资,而原本铺的摊子都还压着资金呢,也只能指望银行!对于很多农业龙头企业而言,他们还是幸福的,有政策的支持,银行业还能贷到钱,借钱还能贴息,更多的农业企业根本无法从银行借到钱!很多企业都是一点点积累不断扩大规模,而最终呢?

    事实上农业的利润普遍不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市场还不稳定,很多龙头企业年营收几十亿上百亿,但最后扣去政府补贴后还亏钱!所以大部分农业企业都依靠银行的贷款完成周转,一旦断了贷,很多企业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即使对于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同样如此。比如大米加工企业,很多企业今年库里还装着去年的稻谷,但必须要收购今年的新稻谷,以为明年全年的加工备足原料啊。明年全年的生产都指着仓库里的原料呢,所以就得有大笔资金压在库房里!待到库房腾空了,又要收购新的稻谷,还要扩大市场,还要付日益增长的人工工资,而且很多时候货到了商超还要压账期……对于这些资金周转率不高的农业企业,银行里永远都欠着钱!

    而更多时候,一家龙头企业破产,除了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关系到地方税收,更多还关系到当地农民。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可能受影响,农民的很多工作岗位消失了, 企业对产业的带动没有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不在了……现在在谈乡村振兴,在谈产业振兴,谈三产融合,农业龙头企业是最有理的带动者和引领者,但在市场面前,在银行面前,中国的农业企业如此脆弱。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更多的中小企业日子会很好过吗?鼓励创业,是否最后吓跑了一批人!

    农业企业不如工业企业,厂房、设备、存货等都可以作为抵押贷款,农业企业猪圈里的猪、地里的果树、水里的鱼是企业最主要的资产,但显然这些东西都不能抵押,都不能用来贷款,所以借不到钱。作为银行,银行要控制风险,要赚取收益,也在理。那问题在哪里呢?但是显然,不解决农业企业的资金问题,农业企业根本无法做大做强,也无法升级转型,何来农业现代化!

    正如皖西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说“政府领导一直很关心我,害怕我这个企业垮了,给我精神鼓励,但并没有实质性帮扶举措。”如果精神鼓励有用的话,整个政府部门只要几个领导,天天下到各个企业去喊加油喊努力就行了!也建议一些政府领导少去考察,本来对产业对经营也不懂,去了还要接待还要汇报,然后和企业负责讲几句不关痛痒的指导,意义不大。倒领导不如安排专业的人收集真实情况,施以政策影响协助解决问题。

    如果说2018年艰难,是因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去杠杆导致银行资金紧张,那么2019年呢,会好转吗?最近不少报道说央妈放水2万亿,但这2万亿尚且难以流到工业、服务业等众多企业中,农业估计还在很远的后面排着对吧!且等着吧!

    当然,我们相信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关注到目前很多农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也相信会有对应的措施去帮扶解决问题。但是,一时的问题解决给予不了人以信心,也解决不了后续更多的问题!对农业的重视,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